爱店家-值得您信赖的电商专家
帮助中心

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

免费咨询热线:400-885-5281

 > 新闻资讯

创业是一条没有光的路但我们坚信终有一天光芒万丈

小小爱 0关注2023-01-06 19:59:41 来源:爱店家

“创业是一条没有光明的路,但我们坚信,总有一天它会发光。” 沪江创始人傅才瑞三年前在虎嗅FM盛典上说。

如今,这位上海创业者即将在他的创业长途中迎来IPO之光。

7月3日,沪江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沪江用户1.7亿,月活跃用户4000万。 2015年、2016年、2017年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39亿元、5.54亿元。 与收入增长同样重要的是,三年亏损分别为2.8亿元、4.22亿元和5.37亿元。

股权结构方面多品牌可以入驻京东自营吗,沪杰投资持股31.99%,沪际投资10.73%,沪江投资7.94%,沪源投资4.675%,上海诚大3.50%。 根据一致行动人协议,公司实际控制61.30%的表决权,百度持股3.18%,为第七大股东。

若IPO成功,沪江将成为香港首家互联网教育公司。

沪江的创业历程贯穿了整个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演变:从英语学习社区沪江育林网起家,再转型为互联网教育,提供自营品牌课程; 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出实时互动的互联网教育平台; 如今,它探索平台模式,目标是做一个互联网教育版的京东。

目前,外界关心的是沪江平台的故事怎么讲? 未来亏损潜力如何?

二次改造后的平台模型

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行业。 十余年来,教育产品的迭代升级与资本运作一起发生。 有的已经合并消失,幸存者逐渐发展出成熟的商业体系。

从上述招股书摘要来看,近三年沪江整体营收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至2017年,沪江年营收从1.85亿元增至3.39亿元,2017年达到3.39亿元、5.5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73.3%。

毛利和毛利率稳步提升:2015年至2017年,沪江的毛利分别为0.96亿元、1.96亿元和3.3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1.8%、57.8%和59.9%。 整体毛利率上升主要是由于业务扩张带动收入增加,超过销售成本的增加。

沪江目前的收入中,自营品牌课程占多数,并呈上升趋势。 2015年至2017年,沪江网校付费课程学生人数分别为人、人和人。 客单价也依次上涨至1966.1元、2836.4元和3170.1元。

回顾沪江18年的发展,有两个关键的转变。

一是前文提到的自营品牌教育。 2009年,沪江依靠门户广告的商业模式,获得了超过1000万的年收入和数百万的利润。 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袭来直接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紧要关头,沪江创新推出自营品牌课程沪江网校。 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这项业务让沪江年收入上亿,利润上千万,比广告时代的规模更上一层楼。 2015年,哒哒英语等后来者也大多走的是自营模式。

另一次是沪江决定转型平台。 2017年,实现自营业务天花板后,沪江宣布平台化战略,在原有自营业务沪江网校之外,重点发展实时互动教育平台。

招股书说明如下:

沪江通过该平台为各类教育从业者提供互联网交易技术服务,并从中获取收益。 这些第三方包括政府、企业客户、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 教育从业者可以在平台上向公众销售自己的课程,或购买平台技术服务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或培训项目,沪江将收取固定金额的平台服务费,或按照总销售额的约定比例收取费用.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B2B2C平台。 一方面,为平台导入1.7亿优质用户流量。 另一方面,它连接包括教育机构和个人在内的在线课程提供者。 同时开放课件设计、个性化推荐等底层技术能力。

沪江的推出和发展,标志着沪江从教育内容公司向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升级。 它不仅有自营业务,还为第三方机构提供营销、技术等服务,欢迎他们入驻和销售课程。

如何讲好京东互联网教育版的京东?

如果说自营业务代表了沪江的过去和现在,那么它就代表了沪江的未来。

“市场对优质互联网课程的需求多样化且不断增加,但任何教育公司只能拥有相对有限的资源。也就是说,它可以让更多的教育者在平台上分享他们的教育资源,同时让更多人从在线教育中受益。” 沪江这样描述了其推出的市场背景。

从财报的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需求旺盛:

上线一年时间,平台课程交易净额从380万元猛增至2.36亿元,这一交易净额已达到自营品牌课程收入的40%。

用户端,平台MAU从2016年底的110万增至2017年底的230万,费用数同期增长12倍,从2.1万增至25.5万。

第三方教育从业者方面,截至2017年12月31日,平台共有2187家商家和41534名个体在线教师注册。 2016年12月31日的数字分别为992门和11831门。课程数量也从2016年底的37707门增长到2017年底的73795门。

2017年底,沪江开始尝试对平台上的几个试点项目进行收费。 收入约为人民币50万元,主要包括向某些在平台上列出自己的课程进行销售的商家收取的平台服务费,以及向教育机构和政府机构收取的技术服务费,利用该平台改善学生的学习或培训或员工。

50万元和5.54亿元的营收贡献看似微不足道,但这就是沪江要告诉资本市场的未来故事。

自营品牌课程业务的天花板远低于平台业务,平台业务强势属性明显。 一旦建立起来,壁垒就更高,加速也更快。

按照这个增速,今年的规模很可能相当于重建一个沪江网校,未来还会有几家甚至几十家沪江网校。

问题是,平台模式能否翻身?

收入增长强劲,但沪江仍处于亏损状态。 2015年至2017年,沪江净亏损分别为2.8亿元、4.2亿元和5.4亿元。

招股书显示,亏损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持续投入扩大技术、研发相关工作的专家团队,以匹配人工智能和平台的发展战略;

2.广告及推广费用自2015年以来有所增加;

三是扩充营销团队,特别是2016年以来,沪江推出了不同的VIP级旗舰课程。

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亏损不是问题。 从2009年到2017年,京东9年亏损188亿,年均亏损21亿,但市值却连年上涨。 原因很简单。 京东拥有毛利和健康的现金流。 低利润率促进了快速增长。 更重要的是,京东在物流、仓储、渠道下沉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建立了强大的竞争壁垒。

沪江有没有可能成为教育行业的京东? 有机会。

沪江是互联网教育行业不可多得的综合性教育科技公司。 经过18年的耕耘,与大多数2013年后成立的垂直培训机构相比,沪江不容忽视的优势之一就是多元化。

用户多元化。 在沪江1.7亿用户中,不仅有K12会员,还有大学生、研究生和职场人士。 工具类产品具有极高的用户粘性。 包括小D词典、开心词田等多款产品,沪江的免费产品矩阵涵盖了“听说读写”的语言学习场景,均为工具型产品。 以此为支撑——使用免费工具解决用户需求,获得留存。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17 年 12 月,按月活跃用户计算,沪江在中国所有教育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一。 2017年月均活跃用户约4000万。

课程的构成也多种多样。 2017年,大学生课程贡献的收入达到1.86亿元,占自有品牌课程业务总收入的33.5%; 其次是语言课程(英语除外),贡献1.85亿元,占比33.4%; 之后就是英语沟通技巧课程和K12等课程。 沪江多元化的定位和属性满足成长为平台级企业的前提。

市场上的其他互联网教育公司大多专注于一个领域,比如流利说,是语言学习类; 作为传统教育强者的好未来和新东方,缺乏互联网基因,仍在线上线下转型中苦苦挣扎。

电子商务行业从过去吸取了教训。 成功实现平台化的,如淘宝、京东等,实现了指数级增长。 小而美”。

在过去的几次转型中,沪江已经证明了它的盈利能力。 互联网教育比实体电商更容易实现盈亏平衡。 京东电商有线下物流仓储成本,毛利率只有10%-20%,而沪江的毛利率接近60%。

上一阶段,沪江网校已经验证了流量转化和用户变现的价值; 在具有代表性的平台阶段多品牌可以入驻京东自营吗,如果能够将多年来积累的流量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成功通过平台输出,那么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利润率,都有可能更进一步。

沪江选择这次上市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资金趋紧。 很多科技公司都在这个窗口期抢着上市,因为判断在未来一年甚至半年内,互联网公司估值爆发式增长的时代即将过去。

另一方面,沪江正在转型,这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才能大放异彩。

2017年财报会上,京东宣布全年扭亏为盈,距刘强东1998年在中关村创立京东仅20年。

沪江何时才能再次翻身? 傅才瑞和他的团队还需要在创业的路上匍匐前行,等到路灯普照的那一天——17年来,他们一直坚持着这样的态度。

特别计划

版权说明: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本文网址:http://www.dianhxg.cn/news/299.html